十几年前,由于超载放牧等原因,部分草场开始退化,眼瞅着牛群吃不饱,为了生计,他带着60多头奶牛,跑到外地租别人的草场放牧。
他决定向中国人学习,移植一些葡萄苗到埃及人的生活营区里,让那里也变得跟这里一样漂亮。李转香说,当时,我们拜托留守人员转告新员工们,请他们把这些沙漠里的绿色呵护好。
但在这里坚守是责任和担当,总要有人付出和奉献,也必须有人清理沙子。埃及与国内有6个小时的时差,我们刚来的时候,感觉头都是蒙蒙的,就跟晕车一样难受。为了让对方加强安全意识,李镜经常陪着穆哈穆德看安全教育警示视频,并反复向其强调戴安全帽的重要性。每天凌晨6时许,这批身在异国他乡的邯郸人便开始战沙行动。当时,女儿正准备结婚,儿子要备战中考。
通过技术交流培训,他们为当地培养了不少技术工人。当看到一些人因为不戴安全帽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后,穆哈穆德明白了中国人的良苦用心。沧州港务集团还充分发挥港口建设发展主力军作用,在不断夯实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联合央企招商,进一步加快码头、集疏运体系、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和智慧港口等重大项目合作与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液化、集装箱、LNG等22个专业码头和系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进。
此外,总投资56.99亿元的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开工建设、第八个内陆港在新华区成功建立,黄骅港中心站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一大批契合黄骅港发展的好项目接连落地,掀起了新一轮港口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不断推动沧州黄骅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推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截至8月底,累计组织船舶进出港3824艘次,同比增长38.68%,其中2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554艘次,同比增长28.24%,实现了船舶进出港艘次和吞吐量的双增长。成功组织大吃水船舶大西洋雄狮轮顺利进港靠泊,刷新黄骅港建港以来进靠的最大吃水船舶纪录。合理利用泊位资源,推动综合大港20万吨级船舶减载靠泊10万吨级码头的2+6模式作业常态化运行。
船舶进出港效率及泊位、设备利用率是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的有力保障。1至8月,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344.86万吨,同比增长12.13%。
沧州港务集团充分发挥港口管理职能,利用码头岸线资源、潮汐窗口期,科学安排船舶进出港计划,加强与海事、边检、海关、港航、引航、拖轮及各业主码头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保障船舶航行和港口生产安全,累计组织泰地液化危险品码头船舶进出港17艘次,完成吞吐量38.01万吨,为今后危化品船舶进出港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1.47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同时进一步加强邯黄铁路、朔黄铁路及沧港铁路三条进港主干线的互联互通,提升集港与疏港效率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廊坊开发区的城市运行状态主要通过5个方面来体现,分别是态势概览、经济运行、环境保护、城市治理、民生幸福。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数十名工程师加紧数字底座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交付,运营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场馆改造,预计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各模块陆续上线,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统建共享,河北省数字化转型创新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由此,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也将成为廊坊市的一窗口三中心,即城市宣传窗口和运行监测中心、辅助决策中心、联动指挥中心。廊坊清泉供水公司智慧水务先后建成并完善了涵盖生产、经营、综合、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体系,让城市供水更加聪明尽管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然而各自为战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却日益凸显。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各部门以奔跑的状态狠抓落实,按照坚决一点、快一点的要求加快建设。市委网信办主任汪国会介绍,廊坊将通过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建设,构建廊坊市城市智慧大脑,通过对数据、业务事件等信息进行汇聚、融合和分析,实现城市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治理。
廊坊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薛玉山介绍,这里融合了经发局、财政局等27个部门的数据和业务,涵盖了智慧政务、WiFi大数据、边界风控、协同办公等多个智慧应用,各部门数据及业务应用实现了融合汇聚、集中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了智慧城市的实时监测、预警、决策、调度的闭环,大大缩短了从决策到执行以及事后反馈的时间。安次区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老百姓住得更安全方便,一些社区管理痼疾得到有效破解。
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华为、润泽、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初现成果,各职能部门已基本完成各自领域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围绕城市治理领域的智慧应用已初具规模,城市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逐年提升。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通过对城市中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打通各部门的应用管理系统,真正实现精准治理的落地。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更带来的城市发展新机遇,2021年,我市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以全省第一、全国一流为建设目标,启动新型城市智能体建设,助力廊坊数字型政府建设,打造河北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示范区、全国城市智能体样板点。为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智慧和便捷,2020年,市委网信办编制完成《廊坊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20202022年)》,从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论证,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有力遵循。9月8日,在被称为数字大脑的廊坊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一块巨型屏幕几乎铺满了整面墙。廊坊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应用是我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市城管局建起新门前三包智慧管理平台子系统,进一步加密加细城市管理针脚。廊坊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经理(华为)崔晓辉介绍,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按照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建设理念,规划1+1+4+N的总体架构,即一个城市数字底座,一个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通城、一数聚产四方面核心应用,以及N个行业应用
深入研读新版指标,抽丝剥茧,厘清短板弱项,逐个击破。据了解,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从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信用惠民等多个方面对城市信用建设提出了要求,是对各地营商环境、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
近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示,我市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位列第13名,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城市信用监测新旧指标交替之际,我市提前谋划,综合研判,靶向施策,确保城市信用状况持续提升。
积极向省政务办问计,明晰工作思路,寻求政策支持。二是聚焦短板,精准破题。
三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抓住数据核心点,开展信用信息归集攻坚行动,数据归集总量月增4.5亿条。一是主动对接,问计省直。紧跟信用监测新版指标,科学调整信用工作考核体系,组织解读培训会议,建立内部协调和外部联动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工作积极性,各司其职、周密配合,推动全市信用工作整体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用好城市信用监测这一有力抓手,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全力争创信用示范城市,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信用保障深入研读新版指标,抽丝剥茧,厘清短板弱项,逐个击破。
抓住数据核心点,开展信用信息归集攻坚行动,数据归集总量月增4.5亿条。紧跟信用监测新版指标,科学调整信用工作考核体系,组织解读培训会议,建立内部协调和外部联动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工作积极性,各司其职、周密配合,推动全市信用工作整体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用好城市信用监测这一有力抓手,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全力争创信用示范城市,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信用保障。据了解,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从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信用惠民等多个方面对城市信用建设提出了要求,是对各地营商环境、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
二是聚焦短板,精准破题。一是主动对接,问计省直。积极向省政务办问计,明晰工作思路,寻求政策支持。近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示,我市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位列第13名,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三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在城市信用监测新旧指标交替之际,我市提前谋划,综合研判,靶向施策,确保城市信用状况持续提升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9月13日讯(记者 王雅婷 刘瑾妍 张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的喜悦,在田野里、在舌尖上、更在农民朴实的笑脸上。
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9月底。2022大美中国美丽河北影像作品征集活动开启丰收在冀主题征集,诚邀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通过影像表达,展示燕赵秋收新图景,献礼党的二十大。